菜花都長在身體的表面,從來不會跑進皮下組織或「腹內」,應該是很容易處理才對,但是在實務上仍是有利有弊。「都看得到」是利多,HPV引發的菜花都是在看得到的地方,最深可以到達陰道、子宮頸、咽喉聲帶、肛門等,還是看得到,摸得到的地方,很容易處理。
標籤: 本土型菜花
花花世界/本土型菜花大揭秘(六)
連續談了幾個星期的本土型菜花、文章內大多數是一些數據並附帶一些研判、內容雖然顯淺、數字卻讓人覺得很麻煩、不寫不行、看了其實很頭大,這正是一般科學論文令人卻步的原因,其實許多醫師也不喜歡看,只是為了趕上日新月異的醫學發展,不得不讀而已。
花花世界/本土型菜花大揭秘(五)
「吃老咧!嘸落用」。泌尿科門診常常處理老年人排尿功能障礙的病例,偶而聽到銀髮族這樣自怨自艾,難道老化是一種罪過,又或是一種懲罰嗎?當然不是,每個「好命」的人都會老化,生老病死,是完整的生命周期,也是大自然變化的規律,既有朝陽初昇,就有夕陽晚霞,在初昇時盡力揮發,西沈時順勢內聚收歛就是了。
花花世界/本土型菜花大揭秘(四)
以前我說過,本土型菜花的第一項特點,就是出現高致癌危險的病毒機會高達百分之二十二。其次是男女平等,無論是平均感染病毒類型數、用藥量及治療天數,男女差不多。接下來要研究的就是病毒類型對疾病的影響,按照一般直覺的想法,不同類型的HPV,應該有不同的「習性」,可能長成不同的菜花,表現也該有所不同,按照我的調查,如果依照病毒類型來分類,的確不同型的病毒會造成不同的菜花,也有很不同的表現。
花花世界/本土型菜花大揭秘(三)
大家都知道:男女有別,在本土型菜花的病情發展上,卻沒有造成甚麼差別,反而應驗了「同林鳥」的近似遭遇。上星期我曾說明男女發生菜花的平均年齡相差約六歲左右(男平均三十六點五歲、女平均三十點七歲),這個差距還算是滿「符合國情」的,在繼續揭示其他病情指標以前,必須先說明目前研究菜花的兩大障礙。一、病毒檢查無法定量。二、菜花的病灶大小無法度量。
花花世界/本土型菜花大揭秘(二)
上回的文章中,我有說明本土型的菜花第一大特點,就是高危險HPV的機會高達百分之二十二,這是值得大家提高警覺的訊號。在這個生活多元化的社會中,許多場合都有可能接觸到HPV病毒,其中有部分人並不發病,成為一個長期的帶原者而不自知
花花世界/本土型菜花大揭秘(一)
目前科學調查鑑定出一百零六種HPV,其中三十九種是常見的型,在人體感染造成皮膚疣,所謂疣就是小贅肉的意思,常見的性病尖圭濕疣也是疣的一種,俗稱菜花,最近醫學證據顯示,HPV分為高(致癌)危險和低(致癌)危險兩大族群,如果長期感染高危險群的HPV女性容易發生子宮頸癌,男性容易產生陰莖癌,本來性病只是單純的風流小事,沒想到一下子拉高層次,變成生死交關的大事,當然是讓人「刮目相看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