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乳突病毒( human papilloma virus, HPV ) 一手資料新鮮報
緣起
最近在門診裡有一位膀胱炎的女性病患,她的神情顯得異常的焦慮和不安。我安慰她說:「膀胱炎不算是甚麼大病,不必過度擔憂。」
她回答說:「唉!是這樣子的,两個星期前,我在婦產科作年度的子宮頸抹片檢查,醫師勸我順便做人類乳突病毒篩檢,貼了點錢倒無所謂,前幾天回去看報告,說是陽性的,而且還說檢出了的HPV病毒是屬於高危險的品種型號,以後有可能變成子宮頸癌。我們夫妻倆都是生活很單純的人,怎麼會這樣子呢?覺得很無辜,也很無奈。」
我說:「醫師有沒有說怎麼樣處理?」
她說:「醫師皺了下眉頭,輕輕地說,沒有甚麼好的處理方法,只交待我半年後回去複檢看看。現在我彷彿時時刻刻都可以感覺到病毒在我體內活動,放任它們在裡面自由發展,真擔心以後檢出個甚麼壞東西來,有時候想真的很不甘心坐以待斃,但醫師也說可能是虛驚一場,總歸是一顆心懸在那裡,不上不下,吃東西沒有味道,睡覺也不安穩,天天在翻日曆,計算下次複檢時間,真是煎熬。」
這幾年間,人類乳突病毒(HPV )非常爆紅,像這麼樣焦慮的女士,我處理過不少個案例。自民國九十一年九月開始使用微矩陣生物晶片( Micro-array biochips),民國九十四年九月起改用更精密的基因解碼法(direct sequencing method) ,對於HPV的臨床檢測研究,做了不少事情,也多次在國內外醫學會發表,更僥倖因為這方面的工作,而名列2008年度世界名人錄( Marquis Who’s Who in the world, 25th silver edition, 2008) ,的確有很多比較「第一手」的資料和經驗,可以提供給大家,不敢說解決難題,但總可以帶來多一些不同的觀點和角度。
下面將陸績介紹『HPV等於子宮頸癌嗎?』、『HPV的前世今生(帶原、發病、治療)』、『HPV疫苗』、『菜花真能根治嗎?』等等,敬請期待。
HPV等於子宮頸癌嗎?
世界各地數以千計的醫學文獻指出,証據顯示,HPV與子宮頸癌有著高度的關聯性(association) ,表示两者之間,的確存在著某些關係,這個關係可能是:甲、因果關係。乙、果因關係。丙、巧合或間接關係。
甲、因果關係—就是認定本來好好的子宮頸上皮細胞,外來HPV的感染,使它們逐漸「變壞」,走上癌變之路。這是醫學界普遍看好的學說,我本身也認同這個關係的可能性非常高,但請勿簡而化之,成為唯一的結論。
乙、果因關係—也許是子宮頸上皮細胞因為其他不明因素,內部先有癌變,細胞逐漸偏離正常生理,抵抗力轉弱,讓本來環伺在周圍的病毒,趁機入侵,細胞亦無力驅趕。大約在十年以前,當時HPV尚未爆紅,那時候大多醫學文獻的主流言論,皆眾口鑠金地指出,疱疹病毒與子宮頸癌有高度關聯性。這些作者現在都噤聲或紛紛投靠到HPV這邊來了,倒不能說是見風轉舵,是檢查的方法和儀噐都進步了,新的資料和証據湧現了,學術界也不得不「西瓜偎大邊」。難保再過若干年後,另一隻新的病毒竄紅,成為新盟主也說不定啊!就看那個時代的性病主流是甚麼病,就有對應病毒,環伺在子宮頸上皮細胞的周圍。
丙、巧合或間接關係—一連串的巧合、間接的關係或其他「共同興趣」,也可以造成高度關聯性的結果。我們用一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,可能此較容易了解一些。假設有一位犯罪心理學的教授,是長期研究火災的專家,可能他長期追踪的資料顯示,百分之八十的火災現場,皆或先或後有飊車族出現(這裡只是憑空假設的場景,用意僅為更容易解釋關聯性) 。他寫的論文當然會指出火災與飊車族有高度的關聯性,但教授絕不會直接武斷地說:飊車族引發火災。這是因果關係,當然是可能關係之一,但也可能是因為熊熊烈火,吸引了機動性很強、活動範圍很廣的飊車族,比起用走路的好奇民眾,他們是更容易被吸引到火災現場來的。這是果因關係,另外也有可能恰巧大多數火災,發生在晚上,剛好也是飊車族的活躍時段,如此而已,這是巧合或間接關係。
現代科學真的是很進步了,可是醫學界至今仍然無法確立癌症的發生原理、病因和病變的機轉。「病毒說」只是目前比較「夯」的學說之一而已,距離制成定理,還有一大段路程。如果直接說HPV等於子宮頸癌,就等於說子宮頸癌是性病之一,是一個可以接觸感染的傳染病,如果這樣子,性愈開放的地區愈危險才對,那麼北歐、美、加等地,應該是病例超多。台灣地區性觀念雖然比古早開放很多,但是與歐美相比,真是小巫見大巫,應該是病例數「還好」才是。事實上剛好相反,子宮頸癌在台灣地區癌症排行榜,經常保持前三名的地位,在歐美常常吊車尾,有時還不能進榜,這現象是矛盾的,值得更深入研究。目前請大家再次確認「HPV與子宮頸癌有著高度的關聯性」,但請勿直接說,「HPV等於子宮頸癌」,更千萬不可以認定,HPV是子宮頸癌的唯一兇手。
HPV感染的前世今生
—帶原、發病、治療—
地球上的病毒分為两大類:DNA病毒和 RNA病毒。两者的生物習性稍有不同。目前發現約一百多種HPV,全部屬於双股DNA( double strand DNA)病毒,DNA長度約七千到八千五百鹼對( base pair, 簡寫bp) ,是人體致病微生物中最小的,我們可以作一個比較,例如疱疹病毒DNA長約152,000 bp,引起尿路感染的大腸桿菌 (E. coli) DNA長約3,300,000 bp,人類細胞DNA長約3,200,000,000 bp,可見HPV的「中央政府」是如何的小而美,同時它的個頭也很小,全身直徑僅55奈米(nm) , 配稱短小精悍。
所謂乳突病毒( papilloma virus) 就是能夠在寄生宿主身上引起乳突狀( papilloma)的病毒,目前已知的乳突病毒超過一千種以上,能够感染人類的乳突病毒,统稱為人類乳突病毒( human papilloma virus, 簡寫HPV),按目前美國基因資料庫顯示,HPV超過一百種,其中約四十種算是常見的「熟客」,其他大多數品種都屬於罕見的「稀客」。既然HPV為人類獨有,通常不會感染動物,同樣地動物的PV也不能在人身上立足,只要個人免疫能力正常,乳突病毒是不會人畜共同感染的。
HPV的構造十分簡單,只有一個圓形外殼和內部一條遺傳基因,遺傳基因主要是一條双股DNA通常直直的一條長鏈狀,也有些品種的DNA會首尾相連接,成一個圓圈圈,不管形狀如何,DNA上只有八個基因,其中六個掌管繁殖功能,另有两個控制外殼構造,HPV外殼(Capsid)只有两種蛋白質,稱為主要殼疍白(major capsid protein)和次要殼疍白(minor capsid protein),建材簡單,猶如一間石板屋,粗堪遮風擋雨,生活算是相當清苦,一旦感染成功,進入人體細胞,HPV馬上捨棄簡陋的殼,把DNA直接捲入人體細胞的DNA裡,狀況有如一隻昆虫,捨棄叢林中簡陋的居所,飛入比爾蓋茲的豪門大宅中,生活大大的不同。所有病毒都是絕對的寄生體,完全無法獨立生存於天地之間,HPV只能存活設人類細胞,所以是一個人傳人的疾病,沒有中間宿主,蚊蟲叮咬,是不會傳染這個病的。人傳人的方式是接觸感染,包括一、直接接觸。例如性行為、愛撫等親密接髑。二、間接接觸。例如先後共用同一物品(公用毛巾、床單、衣物、不潔的馬桶蓋等)。通常間接接觸的傳播力遠遠低於直接接觸,只要在個人衛生習慣上多用心一點,應該用太擔心的。
HPV在人體內,原則上只能感染最外部的扁平細胞(Squamous cell ),包括皮膚和粘膜,不可能穿透皮下組織,與血液循環接觸的機會也很低,所以不容易刺激免疫系统反應,HPV更不可能進入血管,循環全身,到處傳播,這點可以絕對放心的。前面提及人類細胞DNA長達3,200,000,000 bp,HPV的DNA僅8000 bp上下,進入人體細胞後,DNA能沾黏、捲入、並列、甚至插入人類細胞DNA的一個小小角落裡,安居樂業,大自然中的多數病毒感染,病毒在細胞內繁殖,最後把寄居的細胞溶化掉,然後許許多多的病毒子子孫孫,一哄而散,四出找尋新的宿主。可是HPV完全不會這樣子惡搞,它不但不會殺害宿主,反而是擾亂細胞的P53基因,這個基因可是細胞的「內務大臣」,細胞不單沒有被溶化,反而是不顧一切地拼命分裂和增長。本來我們的表皮上,細胞是平平順順,一個蘿蔔一個坑的,現在不顧一切地繁殖,請大家想想看,十幾个蘿蔔一個坑會是怎樣的光景,本來平坦的皮膚,隆起成一團一團的小贅肉,中文稱為「疣」,有些長得實在是很誇張,一欉一欉地堆疊,外觀很像一顆花椰菜,學名尖圭濕疣(condyloma accumulata),俗名菜花( genital wart) 。
不是每一個HPV感染都可以如此順利達陣的,第一個要點是「有效感染量」,據推算一次最少要有五百隻以上的病毒,同時「登陸」入侵,才比較可能成功,低於五百,是不足以感染成功的。這也有點像飊車一樣,最少同時有數十台車,才有點氣勢,小貓两、三隻,飊甚麼呢?逛两圈冷冷清清的,沒有甚麼意思,自已也就打道回府去了。第二個因素是表皮細胞的「免疫力」,所謂免疫力包括免疫球蛋白(Immuno-globulin,簡寫Ig)和細胞免疫( cellular immunity )两大類。人體表皮有許多分泌物,裡面含有豐富的A型免疫球蛋白(IgA),另外皮下組織三不五時有各式各樣的白血球來巡視保護。當一群HPV沾上我們的表皮細胞,有三種可能發展。一、著陸失敗。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。二、著陸成功。HPV進入表皮細胞成功感染,沒多久菜花長出來了。三、不勝不敗。它們無法成功感染,免疫系統也無法清除它們,戰況膠著,它們也保留著生命力,進入長期抗爭狀態,這種帶有病毒但又長不出菜花的狀態,我們稱為帶原狀態(Carrier state),這就是本文最初描述的病例,帶原不是結局,而是一種正在進行式的角力狀況。據文獻指出帶原狀態可以長達兩年甚至更久一些,如果著陸的是高危險品種,兩年以上仍未消失,就有可能往癌變的方向移動,通常在十年內,演化成女性子宮頸癌或男性陰莖癌,這是大家最不樂見的發展。
歐美國家在最近十年有關基因研究非常蓬勃,我們台灣也銳意發展生物科技產業,DNA檢查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,而且技術在亞洲居於頗頂尖的層級,例如五年前HPV的微矩陣生物晶片( Micro-array biochip) ,南韓生產的晶片可以涵蓋二十二種常見的HPV品種,當時我國相關廠商生產的一般型晶片,已經涵蓋三十九個品種,特製型可以涵蓋五十九種,漸漸地晶片似乎不敷需要,大約九十三年左右,台灣地區的專業實驗室,引進基因解碼法( genotype direct sequencing method),把從病人病灶上刷取的DNA樣本複制放大,再用自動化核苷酸定序,直接把HPV的主要殼蛋白基因,學名L1的序列破譯,用電腦上網,跟美國基因庫的資料比對,這是基因庫提供全世界的免費服務,應用軟體名稱是BLAST,大約不超過一分鐘,便有詳細報告。基因解碼法涵蓋所有品種的HPV,另外還有一個實時間基因連鎖反應( real time PCR),可以測定每一個單位體積內的病毒密度。在精密的儀器下,病毒可真是無所遁形了,但這絕對是好事嗎?那就不一定!在沒有DNA檢測的古早時代,診斷全賴醫師的眼睛,看得見就是有事,看不見就是沒事。有事的想盡辦法治療,沒事的安安心心的過日子,絕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安安心心的結局。在今天科技下,病毒現形,原本古早屬於沒事的病例,有不少是帶原的人,本身雖然暫時沒事,可是仍然是具傳染性的,他(她)的性伴侶,可以接收到這微量的HPV,接收後並不保証一定也維持帶原狀態,還是有「發病」、「清除」的可能,所以固定的性伴侶,同時來作DNA檢查,可能一個有事而另一個沒事,這樣子伴侶之間常常引發誤會,醫師在旁邊是有理說不清,甚至還被病患猜疑,認為是在幫另一方隱瞞什麼。有時候回想古早以前的,醫學技術沒那麼精準,日子憨憨地過,傻人有傻福,樂得清靜。高科技帶給我們「帶原」的殘酷事實,終日提心吊膽,一顆心懸在半空中,其實絕大多數人的最後結局,是安全無恙的。我們合理地推估,HPV「帶原」本來是亙古以來,人體表皮細胞經常的遭遇,只是以前沒有能力發現而已,更進一步合理地假設,我們生命當中的確遇到過許許多多不知名的細菌和病毒,它們來了又去,去了又來,始終沒有造成什麼傷害,也沒有留下甚麼痕跡,同一的皮膚,却是兩個不相干的世界,仿如詩人蔣勳的詩句:夢中繁華夢中過不落人間一點塵
沒事當然是皆大歡喜,有事就會很慘了,的確有堆積如山的證據,顯示高危險的HPV與子宮頸癌關係很深很深,目前已知屬於高危險的型號包括和等共二十一種,16、18、26、31、33、35、37、39、45、51、52、53、56、58、59、66、67、68、69、82、mm4,其他的屬於低危險或因為太罕見,暫時無法評估其風險。 美國的疾病控制中心(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簡寫 CDC)是極其權威的機構,在2005年提交給美國國會,有關HPV方面的防治工作報告書,這是一份負完全責任的公文書,內文裡面強調了,HPV是一個頗為普遍的感染,大多數的感染是自行痊癒的,少數會發展成為菜花,子宮頸癌是晚期及罕見的表現( late and rare manifestation) ,要發現人口中全部的帶原者,是很浩大的工程,即便花大筆預算做下去,但抓出子宮頸癌症的機會,低於百分之五,可以說幾乎是一個杞人憂天的動作,從純粹理智的觀點,全民是不值得投注心力的工作,直接結案了事,在技術上是說得過去的。但在另一個角度來考量,就會截然不同了,管理學只是冰冷地研討生產與成品,少數不良產品,大可以直接摧毀,再利用,醫學是管人的健康,不但不能因為生病的人數量不多,就把他們人道毀滅,再生利用。生命無價,就算是億萬人當中的任何一個小人物,生命的價值是同等尊貴,癌症真是一個要命的病,倘若任何蛛絲馬跡,足以早一點或確切一點警示癌症的來臨,都將是功德無量的大貢獻,多少的金錢,投資在生命的價值上,都是合情合理的。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來看待HPV篩檢呢?目前證據顯示高危險HPV在人體內,如果無法清除,佔住約十年左右,極可能引發癌症,HPV的檢驗等於洩漏天機,既然我們參與了天機,當然必須承擔對應的壓力,但請再度想起美國最權威的疾病管制中心的官方報告,子宮頸癌是HPV感染裡的晚期及罕見的表現。當然啦!面對一份HPV感染是陽性的報告,心底總是有隱隱的疑慮,難道真的讓自己的命運自生自滅嗎?其實是有口服藥物可以幫忙的,在我過去的五年中帶原者治療,成功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,身體裡的HPV在三個月到半年內轉陰性,從有到無,治療的方法併入後面章節一齊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