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民國起算,西洋醫學傳入應該有一個世紀了,本週又有一則醫藥新聞,看了之後真是心有戚戚焉、內容其實有點老套,不外乎又是某「大師」以類似宗教方式治病,把人弄死了。每次看到這類新聞,都有些不捨不解,不捨的是寶貴的生命如此隕落,不解的是醫學昌明,醫療資源豐盛,健保方便的台灣,為何仍然無法滿足民眾對醫療的需求和信任?我想西醫仍有部份不足之處,另一方面民眾的寬容度到達接近「失智」的地步。西方醫學向來注重客觀證據,近年倡導的「以證據為主導的醫學」,使得醫師天天在數證據,查統計數字,多少會輕忽患者主觀感受,佛經有云:心有罣礙,則我病生。這類疾病比較接近現代醫學所謂身心症(PSYCHOSOMATIC DISEASE),著重數據的醫師對這些病比較陌生,甚至多少會表現出「是你自找的病」的意向,醫病溝通不良,許多醫師被人形容為冷漠、高高在上,於是患者轉向尋求「關心他的大師」。另一方面我們民眾的人情味和寬容度,也是讓舉世稱奇的,大家電視上看看,還有許多自稱大師的人,滿頭黑髮,手上是名錶、珠寶、翠玉、他(她)們連假扮一下都省掉了,民眾卻照樣買單,如果大家查看一下真正的大師,例如弘一,生平風範,真是汗顏啊!
性傳染症與別的疾病真的很不一樣,它彷彿是一座放大鏡,能把個人的人生態度,放大展現出來。主觀性強,對近「愛 拚」的人不太看性病,許多案例是在急診室處理車禍時,意外發現外傷之餘,又有多種性病,膽怯的人則是杯弓蛇影,惶惶終日,眼睛彷彿變成顯微鏡,皮膚上一釐米(mm)的小顆粒都能清清楚楚,膚色紅一點點,黑一點點,白一點點,馬上出現在門診。更有一些多愁善感的人,
極有可能妨礙人際關係,先前遇到一個理工男,因為有一次花錢的口交接觸,然後不停上網找資料,幾乎每星期跑一趙檢驗所,三個月內抽血十次以上,愈做愈擔心,最後連檢驗都勸他不要再檢驗了,他更覺得「沒救了」,下班後立刻回家,從此不再跟朋友同事互動,父母親發現他上廁所超長時間,洗手間又常有酒精味道,有時連飯也不吃,都躲在房間裡,這是多麼讓人擔心啊!
生老病死是人所難免,假若「反應過度」,徒增傷害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