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生的「蛋蛋」,包裹在陰囊中,「懸掛」在兩腹股溝中間,絕大多數的哺乳類動物,雄性的睪丸,也都是放在這兩大腿之間,看看這些動物平時生活,絕大多數時間是四腳著地的,如果跟一台四個輪子的小轎車作個比較,可以發現,動物睪丸所在的位置,相當於汽車的油箱位置,就在後座的座椅下方,這裡是車子最陰涼的地方,也是最安全最受保護的地方,不管遇上甚麼形式的車禍,油箱的直接傷害是最低的;睪丸有著很「特殊」的重要性,是值得安置在這種「地王」級的位置。人類如果四腳著地,情形與哺乳類動物相同;可是大約三百萬年前,人開始直立起來,只靠兩腿走路,情況可就大大的改變了,各位試想想,一台漂亮拉風的法拉利跑車,如果「站」了起來,底盤油箱,通通是原形畢露,一清二楚,那該有多「醜」,多難看啊!好加在人類這個「醜」樣子,互相看來看去已經幾百萬年,早已經「習慣」了。
人站立起來不光是「醜」的問題,最重大的改變是睪丸的地位一落千丈,大不如前。一、現在的「兩腿之間」,在陽光照射下,再也不是「最陰涼」、「最安全」、「最隱密」的地方。二、四腳著地的動物,睪丸的水平高度與心臟非常接近,幾乎是「平起平坐」,兩腳著地的人類,頭部與心臟猛然高升,睪丸的水平位置,硬是比心臟低了大約四分之一的身高左右。睪丸驟逢此「變化」,萬一「自我調適」不好,「心有罣礙,則我病生」,這正是精索靜脈曲張這個病的終極病因。
順便「八卦」一下同屬於脊椎動物的遠房親戚—–鳥類,以公雞為例,讀者諸君有看到過牠們的「陽具」嗎?牠們的睪丸呢?都看不到!原來鳥類的睪丸在腰椎旁邊,相當於人類兩個腎臟的位置,在高空中飛翔的鳥類,雖然陽光大剌剌地照射在背部,但那裡並不特別熱,在飛行前進時,空氣流通背部(上方)的速度比腹部(下方)快很多,速度差產生了上升的浮力,氣流的「氣冷」作用,讓鳥類的「下背部」成為溫度最低的部位。諸君再觀察商用客機的結構,圓形的機身,下半部是放行李的貨艙,最寶貴的旅客,一定是放在機身的上半部,這是因為如果有「萬一」的時候,機腹部撞擊最大,上半部是相對安全一些的,可以看出老天爺巧妙的安排,鳥類也是睪丸放在「安全又涼快」的「地王」級位置。
精索靜脈曲張是男生特有的疾病,一言蔽之,就像一坨陰囊裡的小蚯蚓,男人為何如此「命苦」,下週再談。精索( SPERMATIC CORD)是男性特有的結構,精索靜脈曲張當然是男性特有的疾病。精索不是一個會意的抽象名詞,身體內確實有這個東西,假設一位男仕,安定地生在一張椅子上,兩大腿與下腹的交接處,握成左右兩條「邊界線」,從正面看,略成 V字型,而 V字的最底處,就是陰囊,從陰囊沿 V字型「邊界線」的方向上,可以摸到左右精索,精索是「獨立包裝」,大約是與每個的第五根手指同粗,裡面有一條輸精管,一條線兩條動脈,多條(三條以上)靜脈,一條神經線,許多微細不可辨的淋巴管,各式管線,層次分別,井然有序,綑得好好的,最外層還有一層很好的外膜,包裡成一束獨立的精索。在動物演化的觀點看,原始或比較低等的動物,雄性的睪丸是放在後腹腔內的,後來的物種往「高等」的方向開展,為了提供更多數量和更有活力的精蟲,睪丸需要更「陰涼」的環境,所以哺乳類動物,絕大多數把睪丸「搬」到體外,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「地王」級位置,這裡是全身最陰涼又安全的地方,加上陰囊富有彈性,可擴張、散熱效能效的表皮,睪丸的溫度比體溫低攝氏三度。
人類的睪丸原來是兩側腎臟的附近,血液供應也是就地取材,動靜脈都是腎血管附近,而輸精管就「直線下降」,筆直地通到膀胱後方的貯精囊。在母體子宮內,胚胎成形,大約二星期左大口,各部器官大致上已經成型,睪丸也在腎臟附近,開始「搬家」,沿著後膜腔,貼近腰椎兩旁往下方移動,經過下腹部,在靠近骨盆腔的外圍積線前進,大約到達大腿與腹部的「邊界線」中段附近,穿出前腹壁,再跨越骨,進入陰囊定位。相信大家都知道,現代人要搬家,是一件很麻煩的事,假設將來有一天,政府規定搬家不光是只搬家具和財物,還要把電線,自來水管、下水道、瓦斯管等,全部「帶著走」,而且不能切斷原來管線,要沿途牽線到新家去,這樣子的搬家,大家受得了嗎?睪丸搬家就是這樣子的大工程,血管、淋巴管、神絡線、輸精管,都不能切斷,通通「帶著走」,所以睪丸雖然「住新厝」,所有管線都是舊的,「源頭」都來自腎臟的周圍,「就地取材」幾乎沒有,完全不曉得「本土化」,運送路線太長,其實是很大的負擔,想當年拿破倫,希特勒攻打莫斯科的失敗,真正原因是運補線過長,人力和物力都以為繼。睪丸搬家也無法避免運補線太長的缺點,更慘的是人又「站了起來」、本來兩腿之間是「地王級」的新居地點,地位一下子一落千丈,可以說是屋漏更逢連夜雨,但是為COOL,一切都是值得的,因為在腹腔內的睪丸(隱睪症病例),幾乎造不出正常活潑的精蟲來。
動脈血液來自「中央」,供應新鮮氧氣及營養品,血營從腎臟附近出發,往下方的睪丸移動,當我們在坐姿或站姿時,這段路程,差不多是垂直下降,動脈血又帶有心臟收縮的壓力。血流量非常順暢,血液進入睪丸,送達了營養和氧氣,順便帶走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,然後整裝集合,準備循靜脈管線返回「中央」,此時馬上面臨兩大難題,第一、沒有壓力和動能,靜脈本來就沒有壓力,當然在遙遠的右心室多少傳枘一些負壓「吸力」,只是綿密的靜脈網路攤分殆盡,睪丸靜脈「人微言輕」,所以「實惠」不多,在四肢的靜脈倒是選好,因為周圍的肌肉,在運動收縮時,會提供靜脈血流一些壓力,陰囊沒有這麼可運動的肌肉,無法提供壓縮的動力。第二、在坐姿或站姿時,復睪丸回腎臟的路程,幾乎是垂直上升,仰之彌高,此時才深深地體會到地心吸力對萬物的影響。
而對如此惡劣艱固的環境,睪丸靜脈要如何破困難、「力爭上游」呢?
靜脈為甚麼會曲張?靜脈血液經心臟方向的回流不順暢,流速愈來愈慢,漸漸地「塞車」愈來愈厲害,血管被「撐」得脹脹滿滿(管徑變粗),甚至血管的總長度也被拉長了,只是人體器官組織的SIZE不變,變粗變長的靜脈,就九彎十八拐,最常見的是長期站立的人,兩小腿後方布滿了一坨坨的靜脈。精索靜脈曲張的原理也是一樣的,只是發生的現場在陰囊,「青筋暴漲」,看起來就像一堆小蚯蚓,盤踞在陰囊當中。
通常靜脈血液的流連,就是比動脈血慢了許多,但是在正常健康狀況下,是不致於堵塞的。不順暢造成靜脈曲張,有兩類原因。一、回流的路徑上發生外在重大的阻塞,例如孕婦肚子裡的小貝比不斷長大,從外部壓迫著下腔大靜脈,對孕婦整個下半身的靜脈回流,產生極大的阻力,所以懷孕的後期,很容易發生下肢水腫,小腿靜脈曲張、痔瘡等毛病。同樣的原理,如果腹內長了一個大腫瘤,尤其是下腹部靠近腎臟附近,也有同樣的效果。二、靜脈內部出現缺憾,就是靜脈瓣膜閉鎖不全。也會造成靜脈曲張。靜脈血液必須要回流到心臟,因為缺乏穩定來源的壓縮動力、血液流動,只能「走一步算一步」,萬一走三步退一步,甚至走二步退三步的話,恐怕永遠都回不去了,所以靜脈血管在每隔一定的距離(大約五到三十公分),就設置一組瓣膜,方向朝向心臟,讓靜脈管道成為單行道,血液走走停停沒關係,走得慢也不要緊,就是不可以走兩步退一步,精索靜脈的瓣膜,為了在血液「垂直爬升」的回流過程中,要維持單行道的「責任」,長期額外地對抗地心引力,一旦「過勞」,產生「鬆脫」現象,血液開始有「進進退退」的狀況,就造成精索靜脈曲張。
精索靜脈曲張在診斷上分為三種程度。第一度( GRADE ONE)為輕度,這時候患者不一定有任何症狀,一般的體檢也看不出甚麼異狀,但只要病人在直立之姿勢,並自行增加腹部壓力(例如模擬大便嗯嗯用力),就馬上產生血液淤塞現象,「小蚯蚓」就現身於陰囊內睪丸的上方。輕度病例的靜脈瓣膜,不一定真定有甚麼缺損,單純是血液垂直爬升,已經非常吃力,更要遇上腹部額外的壓力,一時無法負荷而已,通常不必治療,觀察即可。
第二度( GRADE TWO)是中度,病人可能有症狀,也可能「嘸啥感覺」,一般情況下,用肉眼即可看到若干彎曲的靜脈,盤踞於睪丸上方,如果當事人長時間站立、負重,就可能開始感覺陰囊裡的睪丸,逐漸脹疼,尤其是在夏天艷陽下的活動,甚至是情侶間的卿卿我我的時候,男性在直立或座姿時的性衝動,也會引發疼痛。這些疼痛,有脹、悶、重的感覺,痛覺可以穩定地持續三小時以上,如果沒有任何治療式處理,可能要等到晚上睡覺,才有所舒解,第二天起床會不會再疼起來,就看「活動」狀況了。
第三度( GRADE THREE)是重度,在任何季節,任何時候,不管有甚麼活動,甚至不管坐姿、站姿甚至躺下,理學檢查都可以發現一大坨的「蚯蚓」,占滿了睪丸上方,外觀上「這一坨」可以和睪丸同樣大小,「看起來」就要比中度要嚴重許多了,可是病人的疼痛程度卻不一定有對應的嚴重度。
精索靜脈曲張對男性的身體有兩大妨礙。一、睪丸及下腹部疼病。二、生育能力下降(但不是無法生育),包括精蟲數量減少,精蟲活動力下降等。造成這些妨礙的原因,以前學者提出的假說一大堆,有人說是靜脈血液大多,引來局部體溫上升,不利睪丸,也有人說是靜脈血逆流,把身體其他組織的代謝廢物,集中到睪丸來。說得頭頭是道,有點「天花亂墜」,其實都是捉錯「用神」,真正的原因是…………下次再「報乎你知」。
精囊靜脈曲張的問題核心是靜脈回流不順暢,甚至產生迸流,連帶影響的新鮮帶氧的動脈血液進不來,循環不良,導致總體血液供應量降低,既然「經費短缺」,無論是甚麼單位都難求發展,甚至嚴重者連正常業務都無法維持。短期的「缺氧」,補給不足,睪丸就會悶悶地疼痛,中期的補給不足,睪丸的日常業務必受影響,首先是製造精蟲的部份,包括精蟲數量遞減,精蟲活動力下降等。如果是長期補給不足,很容易變成睪丸萎縮,嚴重的病例,萎縮是可達原尺寸的兩成,好好的一人睪丸就這樣「打八折」了。
精索靜脈曲張的人體的影響有兩個。一、疼痛,二、生育能力下降(不是消失)。生育能力下降,會不會很嚴重。還好現代人對生育能力要求不高,大多數家庭只有打算生一或兩個而己,我們用個具體的數字來比較,假如說一個「正常」男人。在太太排卵期間,一「做」就受孕,所以可能結婚的第一個月就有喜了。受精索靜曲張困擾的人,可能就要「做」十次才成功,那麼可能婚後大半年以上,太太才能受孕,兩者比較,「快慢」就差很多了,可是對於一般的生活需求下,並無太值得憂心的地方。
這個病該如何處理,方為安當呢?通常是按照病人的「主要症狀」來考慮的。如果單純為了能決疼痛的問題,愈「保守」愈好,藥物治療大多數的效果很好,雖然只是症狀的控制,常常是服藥一次,就很長一段日子不發病,另外在生活上注意避免站立太久,在烈日下運動,長距離腳踏車,或重力型訓練(例如舉重),疼痛應該「不是問題」。例如是靜脈曲張連第三度(重度),積極服藥的條件下,疼痛仍然無法有效舒緩,時間在三個月以上,可以考慮開刀,但還是要很慎重,因為身體構造複雜,造成疼痛的機會很多,有時候手術不但無法解決原來的疼痛,反而增加了傷口的「新」疼痛。
在生育能力方面,假如結婚後,「努力」兩年以年,始終「徒勞無功」者,而精液檢查結果,真正是精蟲「嘸夠力」者,第二度(中度)及第三度(重度)曲張者,皆適合手術,通常手術成功後二個月內,精蟲數量可望逐漸遞增一倍左右,活動力也增力許多。至於輕度曲張者,無論何種症狀,都不宜接受手術,因為輕度曲張者,其循環不良為臨時狀況,時有時無,對身體並無決定性影響。
手術就是用種種辦法,把內精索靜脈( INTERNAL SPERMATIC VEJN)完全結紮起來,可以想像,手術後的血液流暢度,絕對是比一般正常人稍差。睪丸的靜脈系列可以分成三大群,是重要的是精索靜脈,第二群是輸精管靜脈,第三群是一腹部表皮靜脈,結紮精索靜脈是一種不得己的手段,我何從生活的實例中求取理解吧!蓋在海邊的房子,通常地勢低,甚至貼近海洋百萬一遇到颱風,下著傾盆大雨,再適逢潮汐大漲潮,那可慘哉,屋裡的下水道不但不能排水,海水倒灌,海水更把水溝汙泥及排洩物,例灌到屋內。這是臨時狀況,每年遇上三、五天,那就忍耐忍耐吧!假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天天泡在海水裡,那只好把下水道全部封死算了,樂得乾爽。海水倒灌就相當於靜脈逆流,封下水道相當於靜脈術。沒有排水管和下水道的房屋,當然比普通房屋差,但也總比「遍地黃金」要好。所以開只是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,並不是「振弊起寰」,更不是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」。
傳統的手術是高位結紮法,比開盲腸還要簡單一些。最新的透法是腹腔鏡式手術,傷口小,復原快,但是技術層次要求較高。
陰囊裡的小蚯蚓,小事一椿,不聽話就抓起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