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

從膠原蛋白談免疫疾病 2

上篇談及我個人在高中時期所患的怪病,三天兩頭,身體某些部位會過敏腫起,現在的我當然已經瞭解那根本不是甚麼怪病,僅僅是慢性蕁 蔴疹,只是得不到正確治療而已。讓我覺得最難堪的是它發作在唇部,無論上唇或下唇(有時候一齊來),腫得像電影裡的誇張造型,由於在臉上,根本無從遮掩,又不能不上學見人,當時對自尊心的打擊很大,還有些部位發作時最讓內心惶恐的,例如「命根子」,半年內「怪病」侵襲生殖器約共三次,每次大約前後三天,正常陰莖有三根「管子」,兩根大的在上面,那是陰莖的主體,就是陰莖海綿體,另外有一根小的在正下方,兩根「大管子」的中間,就是尿道海綿體,本質就是尿道。因為陰莖「可大可小」、「忽大忽小」的器官,執行任務時是「可長可久」,假如尿道沒有彈性,可能活生生被扯斷,所以尿道雖然是「小管子」,但是彈性十足,還記得「怪病」來襲時,整個陰莖變成「海綿寶寶」,就像一塊已經放久腐朽的舊海綿,摸起來亳無結構,完全沒有大小管子,也沒有身體組織該有的彈性,局部感覺是麻麻的,有點癢癢的,皮膚則是呈土灰色。當年的健康教育都是自習摸索的,發生這種「見不得人」的狀況,其實是惶恐又沮喪。這個「怪病」持續了六、七個月,之後還算滿配合的,發作的次數逐漸減少,每次的「強度」慢慢下降,隔間(發作與發作之間的太平日子)愈來愈拖長,讓我的高三的下學期有比較好的心情讀書考試。
回看個人這段慢性蕁 蔴疹的經歷,不禁要檢討自己的免疫系統,究竟是為誰而戰?為何而戰?當年的過敏原很明確就是那些螃蟹,但是在那之前是有吃過螃蟹的,在那之後很長一段歲是蝦蟹不沾,後來再吃也沒怎樣,可見甚麼是確切的過敏原?可能是一個變動中的因素,大家也許都聽過,過敏原可真是五花八門,除了海產類是異體蛋白質,是最「普及化」的過敏原,其他如酒類、肉類、化學物品,藥物,還有化粧品等,甚至有人對風(可能是風中的塵埃或花粉),冷水,普通呼吸空氣(可能是冷氣比較髒)產生過敏,最無奇不有的是我遇個一例對治療過敏的王牌──類固醇,產生過敏,真是讓人「防不勝防」,但是為甚麼同一個人對同樣的過敏原是有時候過敏,有時候又好好的呢?下回再連續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