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

從膠原蛋白談免疫疾病

初中到高中,「我的志願」,一直是當一個電機工程師,高三上學期一場免疫系統疾病──慢性蕁 蔴疹,改變了整個方向,那時候是民國六十二、三年間,正值戰後的第一次世界性能源危機,當時電子產業還未開始,心想還是投身於穩定的行業比較實在,人生的命運與際遇真是奇妙。再回來補述當年蕁蔴疹,自從那一次的螃蟹晚餐引起的過敏反應,持續了接近兩個月,期間用了數不清的民間偏方和草藥食療之類的嘗試,家人朋友暗裡擔心,不知道我染上的是甚麼怪病,不得已籌到少許錢找西醫,打針吃藥後是緩了一點點,但是所服用的第一代抗組織胺( ANTIHISTAMINE),讓我大白天也十分嗜睡,眼皮不斷下墜,坐著不到一分鐘便會出神,又要用力自我搖醒,真的苦不堪言,開始時藥物是有效的,只是「藥氣」過後不到三天又在復發,之後再去看病,藥效愈來愈褫減,最後醫師惱羞成怒,說是我沒有忌口所致,大約在病發兩個月後,疾病進入一種新的型態,平平寬寬的皮膚疹塊沒有了,變成了三天兩頭出現局部腫起,例如嘴巴,會腫得像周星馳電影那樣誇張「造型」,一腫就是三天左右,有點神出鬼沒,又沒有「地點」限制,全身的部位都陸續發病過,例如耳朵、鼻子、手掌、腳掌、腰部,甚至「命根子」,發病在衣服遮蔽到的部位還可以忍一下就過了,有時候帶著個豬鼻子上學,高三是很注重外表的年紀,雖然盡一切的方法去躲去藏,但只要同學的臉朝向我的方向,就算沒有真正在看著我,自己總會一陣心酸湧出,有一個晚上,心裡覺得委屈,在路上狂奔,跑跑走走約半小時,回家一看,剛剛的「豬耳朵」不見了,快要恢復正常了,自從有這個經驗,只要發病,馬上跑去打球或作其他激烈運動,大約都可以在三個小時內恢復正常,感謝老天爺給的「活路」。當年也搞不懂是那位醫師太「昏庸」還是醫學本身還不够發達,讓我「無臉」見人,於是立定志向,棄「電」從「醫」,七年的學醫加上二十八年的行醫生涯,讓我對過敏和蕁 蔴疹的瞭解,無論是學理上或實務上,都自認為十分豐富,直到去年夏天,我在處理自己最近的一次蕁 蔴疹,在過程中我才發覺還有很多「空白」的地方。抗過敏的經驗和「空白待補」的部份,將陸續與讀者們分享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