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回所提及的非典型疱疹,正確的說法是「非典型表現」的疱疹,其實這些都是正港的疱疹病毒,沒有絲毫偷工減料,病毒入侵人體,是一種敵對的互動狀況,我們所看到的症狀,都是身體的反應,每個人體質狀態不同,所以疾病的症狀表現,差別甚大。非典型疱疹,約占全部病例的百分之五左右,症狀是「形形式式」、「五花八門」,甚至「離經叛道」,很不容易診斷,最讓醫師頭疼。典型疱疹約占全體病例的百分之十五左右,有時候是「半套」,有時候是「全套」,症狀神出鬼沒,甚至在病人最沒空生病的時期發作,最讓病患困擾。終生無症狀的帶原者,大多數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「中獎」,生活輕鬆愉快,亳無掛礙,但是雖無病狀、傳播病毒的能力依然存在,況且約占全部病例的八成左右,成為性病防治的死角,最讓主管公共衛生的相關人員傷神。
針對百分之十五的遇「衰」即發型典型疱疹,有一個觀念必須澄清的,初次感染不等於初次發作,因為有些人初次接觸到病毒,可能「體能」甚佳,表面毫無症狀,病毒也很順利地轉往神經結定居去了,以後當「體能」轉弱時,病毒重出江湖,才在性器官處「鬧事」起來,所以大家都「看」到的初次發作,並不一定是病毒的「初到貴境」。初次發作基本上維持紅疹、水疱、潰瘍、癒合的四部曲,另外加上「第一次」獨有的特點。一、四部曲症狀期可長達二至三週。二、可能發生一種或以上的附加症狀,包括全身疲勞、肌肉痠疼、倦怠感、頭痛嗜睡、輕微發燒、胃口變差等全身症狀,這些附加症狀,有些類似感冒,正是所有病毒感染病的共同反應。
初次發作的症狀可以長達三週,復發的症狀通常不超過十天,這些數字是以身體健康的成年人,在完成沒有藥物治療下的「自然病程」,如果當事人有重大疾病或免疫力不全,當然是負面因素,病情發展可能更糟糕。如果有正規醫療及適當藥物治療,當然是正面因素,病情發展就好得多了。最有利的狀況組合是健康正常的人,又加上正確藥物治療,通常疱疹可以在四十八小時內「乾掉」,最壞的狀況組合是免疫力不全,例如愛滋末期病患,又沒有及時的抗疱疹藥物治療,那麼一次輕微的疱疹發作,可以演變成腦炎或腦膜炎,到這個地步很可能「凶多吉少」了。所以同樣的一群疱疹病毒,感染的「結局」,卻可相差十萬八千里,其中最關鍵的主角,就是人體的免疫力。
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,才能抵抗外敵,保持領土完整,保障人民生存發展,人體也是如此,免疫力就是身體的國防力量,當然免疫學深奧難懂,我們尋常百姓,只要知道「常識」級程度就夠了,依照目前科學水準所知,人體免疫力有兩大類:一、抗體免疫(免疫球蛋白)。二、細胞免疫。免疫球蛋白並不是一種特定的東西,而是很多很多、林林總總的蛋白類的總稱,當人體面對外敵入侵,例如微生物或異體蛋白質類闖入身體,只要跟身體的「質料」不合,就產生「敵我識別」動作,一旦外來物被判定為「異形」。其樣本馬上轉達免疫組織,量身打造專門剋制的武器,這就是抗體,即是免疫球蛋白。
免疫球蛋白的剋敵原理其實是很戲劇化的,我們三不五時會在電視上看到一些養蜜蜂的人表演「萬蜂黏身」的鏡頭,蜜蜂附在養蜂人身上,有時候連臉孔都蓋住了,真讓人擔心,萬一蜜蜂摀口鼻,不就無法呼吸?免疫球蛋白也是仿如「萬蜂齊發」,無數的球蛋白湧向外來的「異形」,貼滿它的「全身」,讓它動彈不得,甚至滲透壓改變,終於「氣絕身亡」,至於細胞免疫又是怎樣回事,下回再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