膀胱無力

膀胱無力(三) 

膀胱的本體是逼尿肌(  DETRUSOR)所建構成的,可以細分為外、中、內三層,都是彈性極佳的平滑肌纖維,可是我們想看看,肌肉纖維是一束一束、一條一條的,稀稀疏疏,用來「裝水」,難免有「漏水」的疑慮,所以膀胱本體的內部,「加裝」了一層厚厚的「防水布」以防漏尿,外面則覆蓋一層薄薄又滑滑的「外衣」,稱為漿膜(  SEROSA),避免肌肉纖維跟鄰近的其他器官起「磨擦」,甚至「粘連」。膀胱內層的「防水布」,稱為粘膜(  MUCOSA),由十到二十層的移行性皮細胞(  TRANSITIONAL  CELL),再加上一層基底膜(  BASEMENT  MEMBRANE)所組成,整體而言是細微綿密又有彈性,真是防水又貼身,各位千萬不要輕視它,雖然只是區區一片防水布,百分之九十五的膀胱癌都是從這裡發生的(九成以上膀胱癌是移行性上皮癌)。膀胱如一般內臟,血液供應由動脈供應進來,由靜脈載運出去,神經管線方面就要比一般其他內臟複雜許多,因為尿道開關、膀胱頸部及本體,都各有管控的線路,此外膀胱逼尿肌內的淋巴網路也十分發達,所以膀胱從粘膜發生,一旦入侵肌肉層,很容易產生轉移現象,當然啦!逼尿肌整天在脹脹縮縮,實在是太過活潑動感,也是加速癌症轉移的原因之一。
膀胱的正常工作是不斷儲存尿液,在中樞神經判斷合適的時間和地點,排放小便,所以功能可分為三部曲:一、儲尿。二、遵令。三、排泄。從狹義的字義來看,所謂「有力」是指肌肉有收縮的力量,膀胱有力,應該是指逼尿肌很有收縮的力量,那麼所謂膀胱無力,就是逼尿肌沒有足夠的收縮力量,亦即是無力排泄的意思。輸尿管是很「勤勞地」把腎臟濾出的尿液,不停地送到膀胱來,如果「無力」排泄
,會愈積愈多,局面可能變得難以收拾,膀胱西洋梨大小,變成美濃香瓜,擴展成小玉西瓜,再變  ……。一個膀胱最大可以變成多大?三十多年的泌尿科生涯,我所聽聞的是二千七百西西,我親自處理過的紀錄是一千七百西西。閉尿變大的膀胱會變得很薄很薄,一不小心碰撞一下很可能就破裂,這個狀況,好像跟大家日常所說的膀胱無力是大不相同的。如果有人白天頻尿、不停地跑廁所,晚上睡下去後又數度起床夜尿,又或者是聽到流水聲音,心中興起尿尿的念頭,還沒有走到廁所就憋不住,跑一些尿出來,弄濕了褲子,我們自然地說:膀胱無力。可是仔細地研究一下,上述這些症狀全部都是逼尿肌「太有力」和「太用力」的結果,可見日常用語和科學上的用語,在表達上是有明顯的落差,記得大約三十年前,我還是住院醫師時,有一次跟隨一位權威教授的門診,一位中年病患訴說膀胱無力,結果被「冷酷」的教授「訓話」一番,把膀胱無力糾正為膀胱太有力,場面當然是有點兒「僵」,後來我發覺大家用詞也愈來愈模糊了,尿尿困難,甚至如廣告所說:放尿無力滴到褲、尿流口徑變細等等,幾乎把所有尿尿的問題都框了進來,包括了儲尿、神經及排泄等不同層面的現象,通通稱為膀胱無力,表面上是愈來愈「離題」,但深層的思考下,卻是愈來愈「對題」,無力當然是指沒有足夠的力量,可是力量並不是狹義地指肌肉收縮力。比如說某某立委「銷單」百分之百,真夠力,又或者說某企業主真有力,縱橫兩岸,通行無阻。大家意思是他們「有能力」,誰也沒說他們肌肉發達,力舉千斤,所以膀胱無力是膀胱沒有能力完成正常生理功能,無論儲尿、神經及排泄的凸槌,都屬於這個範疇,搞了半天,原來是醫師自己心思狹隘,看到「無力」就自我設限在逼尿肌的收縮力上面。既然字義已經清楚,詳細內容以後就一一交代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