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:男女有別,在本土型菜花的病情發展上,卻沒有造成甚麼差別,反而應驗了「同林鳥」的近似遭遇。上星期我曾說明男女發生菜花的平均年齡相差約六歲左右(男平均三十六點五歲、女平均三十點七歲),這個差距還算是滿「符合國情」的,在繼續揭示其他病情指標以前,必須先說明目前研究菜花的兩大障礙。一、病毒檢查無法定量。二、菜花的病灶大小無法度量。
病毒無法定量:病毒感染人體,如同作戰,敵軍登陸的數量,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。我們先看看一般的抽血檢查,例如血糖這個項目,血液是液體狀態,又不斷在循環,葡萄糖能均勻地溶解在血液當中,抽出來的血化驗後便可以推算出每單位濃度,所以每次抽血量,不管是五西西或十西西,完全不影響報告的判讀,這類檢查是既定性(判斷糖分)又定量(每單位體積血中有多少糖),泌尿系統的領域當中,泌尿道細菌感染是一個很普通的疾病,尿液含菌數是可以定性(那一種細菌)及定量(有多少菌)的。因為檢查時,是可以取一定標準量的尿,通常是一西西,加入標準的培養物質,放置在標準的溫度濕度環境內,經過一定的時間,再統計發育出來的菌落(COLONY)數目,所以可以定性及定量。HPV的DNA晶片檢查,目前使用的毛刷取樣法,無法標準化,要刷幾下?每刷一下時用多大的力量?刷刷時擺動來回距離多遠?這些都勉強可以解決。但是每個人的皮膚、膚質厚薄都不一樣,菜花病灶本身正面和側面的含病毒量也有差別,根本不能標準化,所以目前僅能做到定性(判斷第幾型),卻無法定量(估算病灶內病毒的總量)。
菜花的大小無法度量:有些傷口是可以量化表示的,例如撕裂傷,傷口多長、多深,都可以測量記錄,有數據才能作比較。菜花是不規則的立體形狀,每個菜花都有不同的長、寬、高,說起來「應該」是可以度量的,但是目前仍然無適當的儀器來測量。沒有數據就無法作科學的、客觀的比較,我們總是要想個辦法,在我的調查裡,是暫行採用面積法,就是逐一測量每顆花菜的長與寬,算出面積,再逐一加總個人身上所有的菜花總面積,這個方法,「雖然不滿意,但可以接受」。
在十一位女性病例中,菜花的平均總面積是十四點四平方公釐(mm、下同),三十二位男性,平均面積是十九點九,看起來男生的菜花是比女生的略大,但是男性的身材也普遍比女性魁梧,相對於身體表面積的比例而言,男女差異並不算明顯。在觀察發病區域方面,女性的好發地區在粘膜區(小陰唇及陰道內)與表皮的比例是各占一半。男性菜花百分之二十發作在粘膜區(龜頭及尿道),八成發作在一般表皮區。這種分布也符合一般男歡女愛的狀況,因為陰莖大部分面積是一般表皮,對應接觸的是女性陰道的粘膜區,通常發生在陰道內的菜花比較不方便檢查和處理,因為每次操作都必須在內診方式下進行,不像男生「掏出來」就好了,這是男女先天上的不平等,也無法改變。
女性的菜花大約六成是單純一種HPV感染,男性菜花八成是單一感染,平均每位女性病例身上可以驗出一點五種HPV,男性則為一點六種;由此看來,女性菜花確實是比男性「複雜」一些,這與女性性器官內凹,內部高溫潮濕有關,幸好這些差異,不太影響治療的效果。現在菜花治療,一般都先用口服葯,女性平均使用一三一點五公克、男性療程平均一四四點四公克,治療天數女性平均三十八點一天,男性三十五天,可見差距不大。
男女身體構造有異,對女性比較不利,還好最後效果差別不大,「天公伯」還真是「有眼」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