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十五世紀初期、羅馬出現一位偉大的藝術家、波提切利先生、他是直接揭開歐洲文藝復興序幕的人物,有一幅很經典的名畫:維納斯的誕生。在大海中有一個大蚌殼打開了,美麗的女神維納斯誕生了,她一手遮住胸部,另一手牽著金黃色的秀髮、遮蔽私處,嬌羞怯弱的表情,彷彿為自己的誕生高興、也彷彿在沈思,在迷惘自己誕生的意義。這是藝術家假託「神」以論述人,當時歐洲人歷經千餘年嚴肅的宗教神權統治,所有人的生存意義,都被設定為了「敬神」,到了十五世紀,人終於可以重新審視自己身體的美麗,並釋放出做人的自我價值,對於「突然」甦醒的自我,有著誕生的喜悅。
在岩石形成學說中,最重要的有兩大類岩石,一、火成岩。二、沉積岩。火成岩是地心內層的高熱,如同一個巨大熔爐,把地殼底層的物質,經高溫熔解萃鍊成岩漿,終於有一天經火山爆發噴出,接觸大地,遇冷而凝固成岩石。火成岩質地均勻細緻,中間沒有甚麼結構物質、純粹是晶凝剔透,「忽然」誕生的石頭,就有如維納斯的誕生一般。比較起來沉積岩就是另外一種典型,它是各種不同的物質、層層堆疊、上層不斷加厚、重量及壓力不斷增加、下層物質被長期壓縮、脫水、質變,歷經千萬年歲月,終於「心手相連」,成為一大塊岩土,沉積岩的上下層物質可能差異很大,而且仔細觀察,可能有許多物質綜橫交錯,互相糾纏,「你泥中有我、我泥中有你」、異質的物壓縮成「生命共同體」。
在人造物件當中,最近似沉積岩的就是秦代的萬里長城。其實長城並非秦人發明,早在商朝就已經有類似的防禦工事,不過秦朝將「連結各地長城」作為國家重大建設,並且使用接近「暴政」的手段,來推動工程,所以「名留千古」。秦代的長城是用夯土建造的,方法是先做好內外板模,再澆灌就地取材的土石,中間加入各種長纖維,例如竹子、草、樹枝等,再加以重力壓緊,過一段時間後拆除模板,然後再升高一層,在造好的夯土牆上如法炮製,如此一層一層加高,到達長城禦敵高度,不要小看它,兩千多年後的今天,還可以找到許多夯土牆遺跡,而現代建築的鋼筋混凝土大樓,無論蓋得多好,大概不可能超過三百年。
人體裡發生的尿路結石,基本原理接近沈積岩。包括兩大因素。一、充份供應的原物料。二、纖維交錯及長期壓力下堆疊。
一、充份的原物料供應:就以佔八成以上的草酸鈣為例,鈣的來源是骨骼,原來骨骼是不斷的新陳代謝的,舊的鈣脫離、新的鈣填補進去,脫離的鈣經腎臟循尿液排出,而另一方面草酸富含於所有植物類食物當中,可以說草酸和鈣都不虞匱乏,當好它們都是以溶解的離子狀態存在,在一定的體溫下,有固定的溶解度,只有超越溶解度的粒子才能釋出凝集,一般人在平日生活狀態下,濃度是剛好平衡的,如果我們能夠多喝水,尿量增加,更可以進一步稀釋、有效降低鈣和草酸的離子濃度、減少結石的機會。
二、纖維交錯及長期壓力下堆疊:單純只有草酸鈣結晶,就好像一堆散沙,如果中間交織著長纖維,就有如鋼筋混凝土裡的鋼筋骨架作用,有了結構,才能「成事」,所有尿路結石化驗分析,大約百分之三的成份是蛋白質,它就像蜘蛛網一樣,包裹著許多草酸鈣的顆粒,再層層地捲起來,成為一顆牢不可破的小石核心,在泌尿系統中,經過尿流壓力,不斷堆疊更多的草酸鈣,短者三個月,長則達三年以上,才長大成為一顆影響人體健康的尿路結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