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性病

性不性由你 病不病由他(她) 9

暴起者必暴落,在傳染病學領域中,呼吸道飛沫感染的疾病傳播最快,想想看,打個噴嚏時飛沫可以籠罩直徑三公尺範圍,如果加上密閉空間,空調循環可以使整個空間充滿飛沫,從感染源病毒學來看,RNA病毒絕大部份都是猛爆型疾病,這是因為RNA是單股基因,跟人體細胞雙股基因不相合,進入人體後不是被馬上消滅,就是要「大幹一場」,典型例子如感冒,依波拉病毒,狂犬病等。相對地DNA病毒表現可以有極大差異,因為雙股的螺旋構造,是普世生物(包括動物、植物、徽菌)的通用架構,DNA病毒有機會「潛伏」在人體內很長很長的一段歲月,典型病例如B肝、疱疹、菜花病毒等,假如條件合適,潛伏期隨時可以超過十年,疱疹是極端例子,原則上一旦感染成功,終生存在體內,目前仍無法消滅。

上述兩個因素加起來,威脅最大的應該是流行性感冒,它們來得快,病毒又每年變種,所以每年秋冬季節都造成或多或小的「流行」,幸運地它的致死率低,並未造成社會的恐懼感。恐懼感十足的案例是SARS,它傳播速度快,致死率高,又是新型疾病,當年醫學了解不多,曾經讓全世界高度緊張,還好它也是符合大自然定律,來得快去得快,不到一年就消失無蹤。

從傳播速度來考察傳染病,暴起型的疫症,來勢洶湧,每天幾何級數成長的患病族群,好像讓人手忙腳亂,連登記病例都來不及,常常有需要被隔離的人每天趴趴走。如果傳播速度慢一些會不會完全在控制之內呢?例如性病,絕大多數都要「親力親為」才染病的,每個人對於甚麼時候?跟誰?做到怎麼子的接觸?應該全部是有案可稽的,讓人有足夠的時間去登記和隔離(拒絕床上往來),可是實際生活裡有主觀和客觀因素障礙,使「登記」為零。一、主觀因素,就是當事人的隱瞞,性病雖然是客觀科學,人性卻是最大的「石頭」,許多的性接觸是不能曝光的,因為二度傷害遠比一度傷害大很多。二、客觀因素,就是有些性病發病速度過於緩慢,許多性病潛伏期是一星期至三個月,在現代急劇變化的多元化社會生活節奏裡,三個月的期間,接觸可能是「不及備載」了,菜花發病可能是一星期到三年,愛滋病則是三年到六年以上。等到「發病」才「登記」,也真是不切實際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