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

茄紅素 養生系列

「蕃茄紅了,醫師的臉綠了」,這當然只是一則詼諧幽默的諺語。醫師們的「生意」來自病患們的疾病,但醫者不會希望大家不斷生病來維持自己的「生意」,因為能夠「很快地把病治好」才是醫師長遠的「利基」所在,疾病拖來拖去治不好,對醫療業可真是「短多長空」啊!醫師不會那麼現實短視,可是蕃茄對維護個人健康方面,在古早以來就有著頗高的地位。大約在一九一○年左右,科學家已經發現茄紅素的存在,大約到了一九三一年前後,才把它的結構和化學性質弄清楚。茄紅素英文是 LYCOPENE,名字是來自「牛蕃茄」的植物分類名稱 SOLANUM  LYCOPERSICUM。茄紅素當然是蕃茄裡有很多,但卻不是蕃茄所獨有,很多看起來紅色和深橘色的果實,均富含茄紅素,例如紅肉西瓜、紅葡萄柚、西施柚、杏脯、紅肉芭藥、 柿子等。茄紅素是單純的碳氫化合物,共有四十個碳和五十六個氫原子,最常見的結構是四十個碳原子以直鏈鋸齒狀排列成全反式( Trans form)的直式分子,在這條直鏈上總計有十一個共軛雙鍵( conjugated double bond)和兩個非共軛雙鍵,所以「吸收力」特強,能夠把大部份的可見光吸收,僅剩下波長較長的光譜,所以外觀顏色呈紅色或深橘色,在化學活性方面,它可也是抗氧化陣營中的「主將」,它的「吸收」自由基能力,尤其是對於單線態氧( singlet oxygen)的能力是超強的,大約是同重量維他命 E的十倍到一百倍之間,所以特別獲得「愛保健人仕」的青睞,儼然成為保健食物界的「明日之星」,尤其是對泌尿系統方面。
無可否認茄紅素是特強的抗氧化劑,它是油溶性的,完全不溶於水,在生鮮的蕃茄裡,它是被包埋在果肉內的植物纖維和果皮中,蕃茄皮有一層很難消化的幾丁質( chitin),加上蕃茄本身飽含水份,所以茄紅素相對地被稀釋了,生鮮蕃茄大約每百公克含茄紅素約三亳克,比西瓜還少,紅肉西瓜每百公克含茄紅素約四點九亳克,所以食用新鮮蕃茄,「收穫」不多。茄紅素與維他命 C都是抗氧化劑,兩者的「習性」差別很大,維他命 C結構不穩定,加熱很容易破壞,茄紅素剛好相反,加熱不但無損它的結構,反而幫助它從纖維和果皮中釋出,加熱時加入少許鹽和油(就是烹調料理),多餘水份蒸發後,茄紅素更能破殼而出,加倍濃縮,所以在一般蕃茄汁和蕃茄醬裡,可用的茄紅素大幅上升五到十倍,大約每百公克含十五到三十亳克的茄紅素。請記住!攝取維他命 C是找不烹調的新鮮水果,需要茄紅素最好用市售烹調過的蕃茄醬。
茄紅素進入人的胃腸道後,大致上與食物脂肪同樣遭遇,在腸管中被消化、吸收血液中與脂蛋白( lipoprotein)結合,到處循環,它特別喜愛「流連」的地方包括肝臟、皮膚、肺部、大腸、腎上腺、男性的前列腺和睪丸。同樣是油溶性的東西,它與維他命 E最明顯的分別是 E比較「公平」,會平均分佈到全身細胞,茄紅明顯地「衷情」於上述的器官,於是更讓大家聯想到上述被「特別關愛」的器官,必定更能受到強力的抗氧化庇蔭,事實上也好像有這樣一回事,在歐洲最盛產蕃茄的國家是義大利,電視上常常看到他們每年一度的「蕃茄節」的瘋狂現象,全城人民超 HIGH地大打蕃茄仗,他們最常吃的披薩就有大量的蕃茄醬,義大利人的大腸癌和前列腺癌盛行率非常低,很可能真的與茄紅素有點關係,近年來有些腦筋靈活的業者巧妙地結合上述資訊,在全世界推動茄紅素防癌,甚至有些用在治療前列腺癌,仿佛是前列腺所有疾病的終極守護天使,事實上這當中存在著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「落差」,詳情下回分解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