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PV

花花世界/本土型菜花大揭秘(一)

目前科學調查鑑定出一百零六種HPV,其中三十九種是常見的型,在人體感染造成皮膚疣,所謂疣就是小贅肉的意思,常見的性病尖圭濕疣也是疣的一種,俗稱菜花,最近醫學證據顯示,HPV分為高(致癌)危險和低(致癌)危險兩大族群,如果長期感染高危險群的HPV女性容易發生子宮頸癌,男性容易產生陰莖癌,本來性病只是單純的風流小事,沒想到一下子拉高層次,變成生死交關的大事,當然是讓人「刮目相看」。
正當大家「刮目相看」、「心感不妙」的時候,數據顯示台灣地區菜花病例逐年倍增,HPV感染的嚴重性其實比想像中厲害。根據台北市性病防治中心於九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布,該所菜花病例數目在八十七年是一六九名,八十八年是一九六名,八十九年是三五五名,九十年是五九二名,逐年倍增的上升趨勢十分明確,在我的門診裡,菜花病例亦是同樣地逐年倍增,九十二年一月到八月的病例數已經超越去年的全年總數,而且每月新病例數,仍然持續增加中。這個上升趨勢,有兩個可能,一、真實病例的確增加了。二、醫療資源豐富,病人就醫意願提高了。
近年社會風氣開放,百無禁忌,青少年初次性交年齡不斷下降,性伴侶總數上升,而性知識與防護措施卻並未相應提高,當然讓性病的發生率增加,菜花增加,當然是件讓人擔心的事,另一方面來看,醫學科技不斷改進,以前HPV的DNA鑑定是很困難的檢查,在美國也僅有少數醫學中心有檢查能力,而且通常一次僅能檢測十五種,自從去年九月,生化科技發達,台灣地區發展出來的檢測晶片,可以一次鑑定三十九種型,特殊晶片更可鑑定至五十二種型,而且最重要的突破是找到一種口服藥,那是一種嘌呤類衍生物( PURINE DERAVATIVE),能有效治療多種菜花,檢查、診斷及治療的進步,讓病人輕鬆搞定這個病,如果是因此提高病人就醫意願,更甘願找醫師,因此增加病例數目,這部分是值得欣慰的。
本土型的菜花有甚麼特點?直接說就是致癌機會比較高。依據國外報告,菜花幾乎都是HPV六型及十一型,其實六及十一型是「近親」,基因相似度在九成五以上,同屬於低(致癌)危險族,當然就是「風流小事一樁」而已,去年我開始做本土型菜花的HPV基因型調查,結果高危險族群HPV感染竟然高達百分之二十二,實在是讓人驚訝不已。
詳情是這樣子的,去年九月至今年四月初在我門診裡有五十名菜花病例,願意接受HPV的DNA檢測,其中五位是過往病例,只是做HPV帶原篩檢,有兩例的病例,外形神似菜花,經切片證實並非菜花,剩下的四十三例,全部都是現行的菜花病例,其中一位病患的病灶,只找到單獨一種HPV,十名病患的菜花有超過一種HPV,最多的竟然有高達四種不同型的HPV,多重感染者竟然高達四分之一,如果把全部病例分攤,則平均每個病人身上可有一點四種HPV,多重感染讓治療工作必須更為用心,再分析檢出的HPV類型,在三十二人身上的菜花,全部都是低危險群,而有十一名病例身上,發現帶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高危險類型,換句話說,四個菜花病例中,就有一個帶有高危險HPV,比例之高,實在大出意料之外。
菜花已經是「生死交關」的大事了,不可以再以「風流小事」視之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