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偉寶醫師
由於兒茶素藥膏能治療溫疣(菜花),我們話題從養生的綠茶轉入了HPV(人類乳突病毒),剛好發現HPV感染與女性子宮頸癌密切關係的醫師,因為這項發現榮獲最近一年的諾貝爾醫學獎,也因為HPV疫苗在全世界上市,使得HPV成為近一年來醫領域最夯的題材,話匣子打開便停不下來,我們乾脆把「事情」說得清楚一點,由於距離「綠茶」頗遠,我們先用新的「招牌」,交待完畢後還是會回來談養生綠茶的。
HPV疫苗在台灣上市大約一年上下,起經媒體的密集報導,讓它仿如癌症的救星,原來是文字作怪,因為HPV疫苗竟然有意無意地錯誤翻譯成為子宮頸癌疫苗,不單是台灣地區如此、港澳、大陸、星馬等地區,只要是以華文出現的,都稱為子宮頸癌疫苗,這當然就是錯誤,因為原文清楚明白地寫明是人類乳突病毒疫苗,雖然說高危險品種的HPV與子宮頸癌有密切關係,但絕對不是HPV「等於」子宮頸癌,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提交國會的HPV防治計劃書內容指出,假如全美國施行初經少女(假定尚未有性行為)全面接種疫苗,.最理想的狀況是完全阻斷所有HPV的散播,則預計十年內子宮頸癌病例可下降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,可是子宮頸在美國並非主流癌症,目前每年因子宮頸癌死亡人數約在四千五百人左右,全面防堵HPV散佈後預估每年死亡人數下降至三千人左右。看數字比例好像很可觀,但實質效益卻很低,可能比不上著力交通安全,反而能挽救更多生命。所以美國的疾病管制中心並不熱衷去推動全民(女性)接種計劃。我們持平地看待「子宮頸癌疫苗」這個美麗但是錯誤的名字,往好的方向想,它能提高民眾接種的意願,畢竟子宮頸癌是東方婦女的主流癌症,病例數遠高於歐美,四分之一到三分一的「防禦率」可以挽救不少的生命與家庭,假如名字是HPV疫苗,民眾比較陌生,缺乏明確目標與誘因,推展不易。往場的方向看,這個名字給民眾一個錯覺,疫苗是防止疾病的,既然子宮頸癌有了疫苗,只要按表操課,打完疫苗,就高枕無憂,永遠不怕子宮頸癌了,更甚者認為有了疫苗的保護傘,更勇於投入性愛而無所懼,則後果堪虞。如何拿捏,廠商與主管機關宜三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