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陳偉寶
- 2015-10-09
春秋時代孔子創立了儒家、主張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,是一套嚴格有序的倫理架構,由於有利於皇帝家天下的統治,歷來大多數朝代均奉為圭臬,並使得社會各層面皆趨向保守,明朝雖然可以算是情色比較寬鬆的時代,跟世界各國比較,還只是屬於中規中矩的程度,甚至醫學領域對於性病的研究,都是帶有些許顧忌的,加上漢醫體系是以人為中心,探究的是人體內小宇宙的平衡,著重「主觀」的感受。西方醫學與科技則是從「客觀」的世界入手。
古代西方人雖然還沒有細菌學的知識,但文件的記載會詳述事物本身的實際變化,所以我們看古籍所載,完全可以與今日臨床醫學所觀察的,詳加比較,知道古代的疾病狀況,就拿目前天主教的聖經來說,現行中文版本以思高本為主流,舊約創世紀到申命記共五書,稱梅瑟(摩西)五書,其中第三書為肋未記(LEVITICUS),肋未也就是今日LEVI這個名字的來源,這是古猶太人世襲的祭司,專門負責人與神之間的溝通。中文版肋未記內共有二十七章,第十三章是癩病、瘡節,共2234字,內容描述螺旋菌感染症和其他細菌性皮膚感染,第十四章是癩病取潔儀式,共1834字,描述梅毒與痲瘋病的宗教性治療(取潔)方法。第十五章是男人的不潔,描述淋病尿道炎(GONORRHEA)的詳情,共592字。淋病這一章內容特別「直接」,開章第一句是:上主訓示梅瑟和亞郎說:「你們告訴以色列子民說,幾時一個男人身患淋病,淋病使他不潔」。清楚直接地說明淋病分泌物(英文本寫明是DISCHARGE,就是分泌物,中譯含蓄地寫淋病)是有傳染性的,古代不潔代表了感染病的來源,所以才要取潔,聖經記載了人體(患者)的取潔,物品用具的取潔,環境衛生的取潔,內容清晰,有條不紊。
梅瑟五書據考證大約是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所寫的,差不多是我國夏、商之間,我們當時醫學文獻對於性病著墨不多(也許是我個人不夠了解),相對於聖經的詳細,或許直覺反應是:以色列人怎麼啦!古早性病這麼多嗎?也許是也許不是,原則上無法探究,只能說西方人(加上後來的希臘和羅馬人)對性病了解頗多,而且直接地、亳不隱晦地寫成正式文獻,告誡子子孫孫,重視性病對國民健康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