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近日健保局公布近年的統計數據,農曆新年期間的急診案例以感冒、吃壞肚子和尿路感染等為主要。從身體構造來看,正好的呼吸道、胃腸消化道和泌尿道的疾病,這三大管道是人體與外界環境互動最密切的管道。呼吸道和泌尿道都屬於只有單一出入口的系統,猶如野外的所謂「口袋地形」,最忌出入要道的堵塞,胃腸消化道本身是單行道系統,有專用的入口端(口腔)和獨立的出口端(肛門),「物流」順暢不打結,比較不會發生堵塞的狀況。原則上,三大管道的內部都是「濕答答」的,呼吸道的喉嚨和支氣管,有定量的粘液分泌,以利內壁的纖毛運動,加上呼吸進出的氣體也飽含水蒸氣,所以並不乾燥;胃腸消化管道長度很長,也分成許多不同段落,各有不同功能的分泌物、粘液和酵素等;泌尿道則全天候「輸出」尿液;三大管道的潮濕程度,以呼吸道算是最低,至於胃腸消化道與泌尿道可說是互有輸贏,不相上下,視乎飲食狀況和生活型態而有所變動。
膀胱是下泌尿道最重要的器官,任務是把腎臟所製造,點點滴滴送過來的尿液貯存起來,然後零存整付,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,排出體外。「零存」很容易理解,但「整付」方面,多少西西才算是恰當的排放量呢?「適當量」在生理上有一個頗寬廣的範圍,我們以一位體重六十公斤的男性為範例說明,當其膀胱內尿液在一百西西以下時,通常是沒甚麼感覺,達到一百西西左右時,開始「察覺」膀胱有尿,在學術上稱為首次感覺( FIRST SENSATION),總容量由一百西西「起跳」,雖然已經「知道」有尿,但未到「必要」去尿尿的程度,大約到達三百至三百五十西西之間,這是「有需要」而且是「最適合」去噓噓的排放量,因為膀胱肌肉纖維達到最佳收縮能力的狀態,上廁所正是順勢而為的「噓噓樂」。
膀胱總容量超過三百五十西西,當事人還「不去」或「不能去」,就進入憋尿的範疇了,對於習慣性憋尿的人,我們可以給他一個優雅的稱號;「能忍大師」,可惜尿尿方面的「能忍」,並非美德,憋尿正是眾多造成尿路感染的病因中最重要的一個,憋就是用超強的意志力去強行「鎖定」膀胱的外開關( EXTERNAL SPHINCTER),這個舉動帶來兩大「效果」。一、對開關不斷地強力收縮,造成充血狀態,能晉級「能忍大師」者,尿道周圍組織「腫脹」,阻力增加,排尿速度會變慢。二、尿在膀胱中滯留時間延長了。憋尿的影響在女性是尤其明顯,因為尿道充血會幫助細菌的擴散,尿滯留時間延長,有利於細菌數量不斷增加,大塞車時女性比較慘啊!
我們的高速公路設計,假定行車時速在九十公里時,每隔二十五加減五分鐘的距離,設立一個休息站,在這個理想狀況下,大約每兩到三個休息站進站一次,就非常「人性化」了,春節期間的行車狀況完全無法預測,有人自力救濟,自備尿袋,或者隨時在路肩「激情演出」,這都不是好方法,建議大家不管順暢與否,每個休息站都「拜訪」一下,萬一塞車太厲害,不妨在最近的交流道下去。走省公路的都有「麥當奴」或加油站,可以善加利用,至於喝水量,宜照平常的用量,不必多喝,也不可故意少喝。算算看,行車時間多一小時還是比身體多一個膀胱炎划算啊!
(作者現為台北市陳偉寶泌尿科診所負責人暨成大醫學院兼任講師)